告别空投:工作室转战交易所套利与港股打新求生

author 阅读:34 2025-05-07 23:56:49 评论:0

告别项目方:撸毛工作室的生存新策略

从项目方到交易所:一场利益分配的转移?

曾几何时,“撸项目方”是币圈工作室的标配,空投、测试网、社区活动,无不充斥着一夜暴富的神话。然而,当下的现实却是,昔日香饽饽的项目方,如今却成了“铁公鸡”。Arez 的撸毛工作室,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今年,他们将 80% 的精力都转移到了交易所套利上,这并非个例,而是整个行业趋势的缩影。

五一假期前,群里疯传的“注册 Coinbase 送 200U 空投”信息,与其说是福利,不如说是对这种趋势的讽刺性注解。曾经被视为“金主爸爸”的项目方,如今却显得如此“小气”,反倒是交易所,成了新的“散财童子”。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利益转移?是谁拿走了本该属于撸毛党的蛋糕?

项目方吝啬的背后:流动性紧缩与权力集中

项目方为何变得如此“抠门”?原因很简单:市场流动性紧缩,僧多粥少。为了保证上线后的控盘能力,同时节省预算,项目方普遍采取了压缩社区额度的策略。空投奖励大幅缩水,散户能分到的 Token 比例一降再降。甚至有项目方恨不得自己人把所有 Token 分完,根本不给“外人”留机会。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权力集中。项目方不再需要依靠社区的力量来推广项目,而是将 Token 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以达到更好的控盘效果。测试网和空投的标准也变得黑箱化,奖励的分配完全由项目方说了算。这种变化,直接导致大量小型工作室被淘汰出局,整个撸毛生态加速内卷。劣币驱逐良币,曾经的蓝海,如今已是一片红海。

这种“卸磨杀驴”的行为,也直接导致了一批老撸毛 KOL 的转型。比如冰蛙这样的老撸毛 KOL,就转型成了“项目维权博主”。与其苦苦哀求项目方施舍,不如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和社区争取权益。这种转变,既是对项目方的一种抗议,也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一次反思。

交易所:新的韭菜收割机?

交易所的慷慨:补贴与数据交易的秘密

当项目方变得吝啬,交易所却摇身一变成了“散财童子”。无论是 IDO 打新、交易量奖励,还是刷量套利,交易所似乎都在不遗余力地撒钱。但这种“慷慨”背后,隐藏的真的是福利吗?

交易所的补贴,本质上是一种“拿钱买数据”的行为。为了推高交易量、吸引新用户、推广新产品,交易所不惜重金奖励那些愿意贡献数据的用户。这种模式,就像是农场主用饲料吸引牲畜,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收割。撸毛工作室看似在薅交易所的羊毛,实际上却在为交易所贡献数据,成为其增长的燃料。

Binance Launchpool:一场高风险的赌博?

Binance Launchpool 曾被视为撸毛党的乐园,但如今,它也逐渐变味。随着玩家数量激增,平台不断抬高门槛:比如一个月内钱包的交易量、引入 KYC 人脸识别、限制操作时间、Alpha 积分等等。曾经的低门槛、高收益,已经一去不复返。

Arez 坦言,随着门槛不断提高、超募倍数屡创新高,撸一场 Launchpool 所需的筹备量和成本也水涨船高。“现在也卷起来了,僧多粥少,毕竟每一期利润都在减少。” 这场游戏,已经不再是稳赚不赔的福利,而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你以为你在薅交易所的羊毛,实际上却可能成为交易所的韭菜。

KYC:灰色产业链的狂欢

为了应对交易所日益严格的反作弊措施,撸毛工作室不得不寻求 KYC 资源的帮助。这催生了一条庞大的灰色产业链:KYC 供应商、代刷平台、工作室,形成了一套分润机制。供应链提供身份资源,工作室负责批量操作,最后共同分配空投或新币套利的收益。

这种模式,不仅助长了身份盗窃和信息泄露的风险,也为交易所带来了虚假繁荣。交易所明知存在 KYC 漏洞,却视而不见,甚至暗中纵容,因为这可以为其带来更多的用户数据和交易量。交易所、工作室、KYC 供应商,三方合谋,共同收割着那些不明真相的散户。

平台竞争:一场赏金游戏的变迁

Arez 将交易所的竞争形势,比喻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割据争霸。每个平台就像一个诸侯国,国情不同,打法也不同。Coinbase 近期大手笔推出 200U 注册空投,背後正是為了扶持其合約交易板塊,补齐长期以来的短板;Bybit 大力推广支付卡功能,配套推出了一系列刷卡返现活动;还有 Gate 在推一些 meme 的新功能……

“平台要推什么,你就撸什么,跟着平台吃肉。”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隐藏着深刻的生存智慧。但问题是,当你以为自己是第一个“扛木头的人”,实际上却可能只是交易所的棋子。交易所的赏金游戏,看似公平,实则充满了算计。你以为你在薅羊毛,实际上却可能正在被薅。

港股打新:币圈韭菜的新希望?

港股的诱惑:高收益与低风险的假象?

在币圈撸毛变得越来越困难之际,一些工作室将目光转向了港股打新。Arez 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港股打新小组,专门负责 IPO 申购项目。自 2024 年下半年以来,港股打新表现异常亮眼,迎来“小阳春”行情,这似乎为币圈的失意者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蜜雪冰城和毛戈平的上市,无疑是港股打新热潮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蜜雪冰城上市首日暴涨超 47%,中签一手净赚接近 1 万港元。毛戈平作为知名高端美妆品牌,上市后首日涨幅接近 58%,单个账户仅需 2880 港元本金即可申购 10 手,最终户均收益超 1.6 万港元。这些数字,无疑刺激着币圈撸毛客的神经。

然而,港股打新真的是一片应许之地吗?高收益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高风险。新股上市的暴涨,并不代表其长期价值。一旦市场情绪逆转,股价下跌,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损失。而且,港股打新的中签率并不高,能否分到一杯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

Arez 表示他们在港股打新的胜率和确定性,远大于币圈项目。但这种说法,是否过于乐观?币圈的风险是显性的,而港股的风险则更加隐蔽。对于那些习惯了高杠杆、高风险的币圈玩家来说,港股市场可能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券商混战:高杠杆背后的陷阱

与币圈的交易所竞争一样,香港券商也在大手笔抢客开户。耀才、华盛、老虎等券商推出“免佣金”优惠,还有转仓赠送股票,有的券商送 100 股腾讯控股,有的券商送巴菲特的重仓股西方石油……

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券商提供的打新融资杠杆也越来越高。“过去券商给的杠杆是 10 倍,少数券商能给到 20 倍 30 倍,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券商能给到 50 倍甚至 100 倍的杠杆倍数。”高杠杆意味着高收益,但也意味着高风险。一旦新股破发,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亏损,甚至可能血本无归。

券商之间的混战,最终受益的是那些资金雄厚的投资者,而受害的往往是那些盲目追求高收益的散户。港股打新,或许并非币圈韭菜的新希望,而是一个更大的陷阱。

卖铲子的人:撸毛生态的寄生者

IP服务商:数据隐私的威胁?

在撸毛的世界里,IP 地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项目方对 IP 来源、交互环境的审核越来越严格,使用泛滥的 IP (俗称千人骑 IP) 撸毛早已不再现实。大陆 IP 频繁被项目方屏蔽,海外 IP 成为一些项目交互的硬性要求;多号操作需要大量独立 IP,防止关联封号;节点类、挂机类项目(如 Nillion、Grass 等)对服务器稳定性及 IP 的纯净度要求极高。

于是,专业的服务器和 IP 供应商应运而生。Byteplus.Pro 就是其中之一。自 Grass 项目之后,Byteplus.Pro 创始人 Miko 就注意到了这个小风口,带着 Web2 传统的服务器、IP、GPU 资源,开始了 Web3 的业务。

“我们就是 Web3 基建商,” Miko 介绍道,“背后接的是字节跳动、腾讯云这些大厂资源。我们是它们的海外代理商,连 Tiktok 直播的官方节点线路都有。”

对于撸毛工作室来说,与其自己搭建繁琐的环境,不如直接购买成套服务,既节省时间,也提高成功率。但这种便利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数据隐私风险。这些 IP 服务商掌握着用户的上网数据、交易记录甚至身份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这些服务商的资质参差不齐,很难保证其服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谓的“基建”,或许只是建立在用户隐私之上的空中楼阁。

测试币:价值洼地还是庞氏骗局?

测试币,顾名思义,是用于项目测试的虚拟货币。过去,测试币主要由项目方免费发放,供用户进行测试交互。但如今,这一环节已经被高度商业化、正规化,卖水产业已经基本被成熟的产品挤占了。gasdotzip、memebridgeb 这样的服务商,已经能够提供一站式购买测试币、跨链桥转移等服务,操作成熟,体系完备。

除了这种成熟的“卖水”产品,在 Twitter 上搜索热门撸毛项目的时候,也总能看到一些个人的“卖水”推文,各个微信群中此类消息也常能看见。测试币本应是链上测试的一环,但如今,有的時候我们已经很难分清主网和测试网的区别。

最典型的例子是 Monad,尽管主网还没有上线,但是测试网上已经有了大量的 NFT 资产,这些资产在 Magic Eden 上被极为广泛地交易,看上去和真实的主网资产已经没有什么分别。

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怀疑:测试币真的有价值吗?还是只是一种炒作的工具?那些高价购买测试币的人,真的相信其未来价值吗?或者只是想通过炒作来吸引更多的“韭菜”?测试币,或许只是一个披着“价值洼地”外衣的庞氏骗局。

转型求生:撸毛工作室的末路狂奔?

适应变化:币圈生存的唯一法则?

新的周期,新的猎场和新的生存法则。撸毛的世界从来不缺聪明人。真正的差别,不在于环境好坏,而在于谁能在变化面前最快完成自我转型。毕竟在币圈,生存和进化从来都是最顶级的能力。

在这一轮市场变化中,项目方收紧了空投,流动性转向了交易平台,传统套利路径被不断压缩。曾经靠着烧 Gas、刷交互就能稳赚空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新的周期里,真正能活下来的,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看清局势、主动适应的人。这不仅仅是撸毛工作室的生存之道,也是整个币圈的生存法则。

然而,这种“适应变化”是否意味着放弃原则,随波逐流?为了生存,是否可以不择手段?当道德底线被不断突破,币圈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AI脚本套利:技术驱动还是作弊?

在交易所撸毛的过程中,一些工作室开始使用 AI 脚本进行套利。通过与 AI 助手(如 Cursor)对话,不断修正和优化逻辑,最终搭建出一套自动化交易与交互的脚本体系,大幅提升了套利与撸空投的效率。Cookie 上周发布的采访文章——《 Backpack+AI,代码小白也能脚本低风险赚钱 》,就详细介绍了这种新型的撸毛方式。

Backpack 交易平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一些工作室将多种策略叠加使用,比如现货买入 SOL,同时在合约市场做空 SOL,再将现货提到链上参与流动性池(LP Farming)赚取手续费,顺便叠加不同平台的空投预期,实现一鱼多吃。

这种 AI 脚本套利,到底是技术驱动的创新,还是破坏市场公平的作弊行为?一方面,它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更多人参与到撸毛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市场操纵,破坏价格稳定,损害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是否符合交易所的规则?如果交易所明令禁止使用脚本进行套利,那么这种行为就涉嫌违规,甚至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撸毛工作室是否应该遵守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总而言之,撸毛工作室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中,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反思,才能找到真正的生存之道。

本文 huobi1566.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www.huobi1566.com/post/1454.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