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第一股陨落!如祺出行血亏23亿,无人驾驶是馅饼还是陷阱?》
如祺出行股价低迷:多重因素叠加下的困境
如祺出行(09680.HK)自上市以来,股价表现持续低迷,如同深陷泥潭难以挣脱。截至3月24日收盘,其股价再度下跌8.17%,报收于11.02港元/股。与其发行价相比,股价跌幅已高达68.51%,这意味着早期参与投资的A、B轮投资者以及基石投资者们,都已面临账面亏损的窘境。究其原因,业绩不佳无疑是股价受挫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祺出行连年亏损,其核心业务——出行服务长期处于“失血”状态,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亏损已超过23亿元。
股价持续下跌,股东蒙受损失
如祺出行于2019年成立,并于2024年7月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引人瞩目的“Robotaxi第一股”。公司业务涵盖出行服务、技术服务以及为司机和运力加盟商提供支持的车队销售及维修等。其中,出行服务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网约车、Robotaxi、顺风车等多种服务。然而,在如祺出行的营收构成中,网约车服务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去年上半年,该业务贡献了超过八成的营收。
业绩承压:连年亏损,盈利模式待解
从财务数据来看,如祺出行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分别实现了10.14亿元、13.68亿元和21.61亿元的营收,营收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然而,与营收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盈利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各年度的年内亏损分别为6.85亿元、6.27亿元和6.9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高达20.05亿元。
2024年上半年,如祺出行实现营收10.37亿元,同比增长13.6%,这主要得益于网约车交易额的增加。尽管如此,其期内亏损仍高达3.32亿元,虽然较2023年同期的3.45亿元略有收窄,但仍然未能摆脱亏损的泥潭。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收入支柱的出行服务业务,仍然处于“失血”状态。该业务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24.2%收窄至2023年的-9.3%,并在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改善至-4.6%。出行服务毛利率的改善,主要是由于减少了向客户和司机提供的奖励,以及减少了向运力加盟商支付的管理费。相比之下,收入占比较小的技术服务、车队销售及维修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6.3%和4.6%。
进一步分析出行服务的具体表现,2024年上半年,如祺出行平台的注册乘客数约为3380万名,较2023年同期增长56.5%。然而,同期交易额仅同比增长3.66%至12.96亿元,每笔订单的平均交易额却从2023年上半年的28.9元降至26.7元。
面对如祺出行收入增长、亏损收窄的表现,资本市场却似乎并不买账。2024年9月26日半年报发布后,如祺出行的股价虽然曾出现短暂回暖,但整体仍然处于下行区间,并在今年1月14日一度跌至10.02港元/股的历史低点。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如祺出行在2024年7月10日上市时,其30港元/股的开盘价较35港元/股的发行价下跌了14%。虽然在7月11日一度触及40.05港元/股的历史高点,但在随后一周内迅速回调。此后,由于萝卜快跑和特斯拉Robotaxi的火爆出圈,其股价再度回升,但经过数日的高位震荡后,再次进入下行通道,股价长期处于破发状态。截至3月24日收盘,其股价报收于11.02港元/股,跌幅达8.17%,较历史高点跌去超过七成。
股价的持续下跌,自然也影响到了股东的收益。上市前,如祺出行进行了三轮融资。其中,由广汽集团(601238.SH)和腾讯控股(00700.HK)领投的创始轮成本价为10元/股,A轮的成本价约为20.28元/股,B轮的成本价为30.44元/股。按照当前股价约合人民币10.29元/股计算,创始轮的投资者已在盈亏平衡点附近徘徊,而参与A轮和B轮的投资者则已被深度套牢。
值得一提的是,如祺出行在其国际配售中引入了四位基石投资者,分别是广汽工业、香港小马智行有限公司、滴滴旗下的Voyager Global Inc.以及文远知行。他们的认购价为35港元/股,但目前这些投资的价值仅剩下三成多。
Robotaxi商业化难题:投入巨大,回报渺茫
资本市场对如祺出行信心不足,背后的一大原因在于Robotaxi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仍然面临诸多难题。
Robotaxi落地挑战重重:技术、运营、法规多重考验
据了解,Robotaxi是指配备先进L4或L5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无人驾驶智能出行车辆。如祺出行于2021年开始积极推动Robotaxi的研发和商业化,并在2022年10月推出了有人驾驶网约车与Robotaxi服务商业化混合运营的出行平台。目前,如祺出行Robotaxi已取得广州市南沙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资质,以及深圳Robotaxi载人示范应用资质,并在广州、深圳中心城区提供服务。
在降低成本这一目标的驱动下,Robotaxi已成为交通服务领域的新发展趋势。然而,商业化Robotaxi业务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市场参与者仍在不断探索和优化商业模式。如祺出行预计Robotaxi将于2026年实现商业化。
按照如祺出行IPO募投计划,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运营服务研发活动是占比最大的资金用途,占到募资总额的40%。目前,如祺出行还在持续投入研发资金。2024年上半年,其研发开支为7352.4万元,同比增长27.5%,除员工开支增加外,主要是与Robotaxi车辆及相关软件有关的折旧及摊销开支增加,以及研发活动导致Robotaxi自动驾驶安全员的服务费用增加。2021-2023年,如祺出行研发投入总额约3.41亿元。但如祺出行也在招股书中坦言,Robotaxi产生的收入极小。
高额研发投入与微薄收入的矛盾
Robotaxi作为一项前沿技术,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才能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安全性。然而,由于Robotaxi商业化程度较低,其产生的收入十分有限,这导致高额研发投入与微薄收入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矛盾。
安全、效率与就业:Robotaxi面临的社会挑战
诚然,Robotaxi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除了高昂的研发成本外,Robotaxi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不仅对出租车司机等群体的就业造成冲击,公众对其安全性或效率也存在担忧。
萝卜快跑的运营案例就暴露了Robotaxi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无人驾驶车辆在高峰期“罢工”、下单1.5小时才上车、等待1小时被取消订单、碰撞事故、车内遗留垃圾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用户的出行体验,也引发了人们对Robotaxi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质疑。
法规滞后:无人驾驶权责如何界定?
此外,法规问题也是无人驾驶大规模普及绕不开的话题。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一大优势是出租车运营企业与车主相当于合二为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权责问题的消失。与交通责任划分密切相关的保险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在出险后的理赔机制上,还需要保险公司和整个行业重新探索和设计。
行业盈利困境:Robotaxi企业何时迎来曙光?
证券之星注意到,Robotaxi虽被提及多年,但市场鲜有Robotaxi企业能实现持续盈利。中国Robotaxi领域的主要玩家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如祺出行、元戎启行等。以小马智行为例,2022-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营收1.65亿美元,累计净亏损3.24亿美元,而文远知行2022-2024年三年间累计营收12.9亿元,归母净利润累亏57.64亿元。
现阶段,Robotaxi的商业化仍处于试点阶段,加之相关政策尚不完善,如祺出行何时实现自动驾驶的大规模落地并实现盈利仍需不断摸索。(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如祺出行未来展望:能否讲好无人驾驶的故事?
面对股价低迷、业绩承压以及Robotaxi商业化难题等多重挑战,如祺出行未来的发展之路充满着不确定性。能否成功讲好无人驾驶的故事,并最终实现盈利,将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
持续投入研发,寻求技术突破
如祺出行需要持续加大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Robotaxi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只有通过技术突破,才能解决Robotaxi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赢得用户的信任。
优化运营模式,提升用户体验
在Robotaxi商业化初期,如祺出行需要不断优化运营模式,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可以通过增加Robotaxi的投放数量、优化调度算法、提供更加便捷的预约方式等措施,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积极拥抱政策,探索商业化路径
Robotaxi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如祺出行需要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并探索Robotaxi商业化的可行路径。例如,可以与政府合作,在特定区域或场景下开展Robotaxi的示范运营,为Robotaxi的商业化积累经验。
总而言之,如祺出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能否在技术、运营和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并最终实现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这需要如祺出行付出巨大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探索和努力。
本文 huobi1566.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www.huobi1566.com/post/1410.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